關稅升高,跨境電商如何優化物流策略?
- Whitecloud Fly
- 4月8日
- 讀畢需時 2 分鐘
在全球關稅壁壘提高的情況下,跨境電商需要調整物流策略,以降低成本、確保穩定供應鏈並維持市場競爭力。
以下是幾個因應方案:
1. 優化供應鏈與分銷模式
建立海外倉:透過在主要市場(如美國、歐洲)的海外倉儲,跨境電商可減少國際運輸次數,避開高關稅,提高配送速度並降低總體物流成本。
多元化供應鏈:避免過度依賴單一市場(如中國製造),將供應鏈多元化,考慮來自越南、印度、墨西哥等關稅較低或與目標市場有自由貿易協定(FTA)的國家生產和進貨。
2. 靈活應對關稅與合規要求
關注關稅變化與政策調整:定期追蹤美國、歐盟等市場的進出口政策,及時調整價格和進貨策略。
3. 智慧物流與技術應用
數據驅動的物流決策:利用AI和大數據分析訂單趨勢,動態調整倉儲分佈與運輸方式,提升供應鏈效率。
區域化供應鏈管理:透過區域倉庫進行分揀與配送,減少跨境運輸次數,以降低關稅和延誤風險。
4. 選擇適合的物流夥伴
選擇擁有合規管理能力的物流公司:例如DHL,這些公司能提供進出口法規諮詢、關稅計算及報關服務,確保貨物順利清關。
混合運輸策略:根據需求選擇適合的運輸模式,例如:
快遞(Express) 適合高價值、時效要求高的產品;
郵政小包(E-Packet) 適合小型商品,如USPS、DHL eCommerce;
海運+本地配送 適合大宗低價商品
5. 調整定價與市場策略
產品組合與定價調整:考量進口關稅,提高高關稅產品的定價,或推出附加價值較高的商品,以降低關稅對毛利的影響。
與當地代理合作:在目標市場建立當地代理或合作夥伴,減少直接跨境銷售的風險,並利用當地公司稅收優惠政策。
全球貿易環境的不確定性使跨境電商需更靈活應對,提高供應鏈韌性。關鍵策略包括:
建立海外倉儲,減少跨境運輸成本
多元化供應鏈,降低對單一市場的依賴
採用數據驅動的物流與智慧運輸管理
與合規物流夥伴合作,降低關稅與清關風險
調整定價與市場策略,確保競爭力
這些策略能幫助跨境電商在關稅壁壘加強的情況下,仍然保持市場優勢並提高盈利能力。

Comments